数据治理标准化是指什么?



数据治理标准化是什么? 数据治理标准化是指为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管理,通过制定、实施和维护标准,使数据资源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实现可操作、可维护的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组织对数据的有效处理能力。 数据治理标准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标准,二是业务上的标准。 技术上标准包括:(1)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业务上的标准包括:组织内部业务流程、技术规范和管理方法等。 本文将结合作者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组织的需求
首先,随着数据质量的提升,数据量的增加,组织对数据管理和开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据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组织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组织内现有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对数据质量和价值的提升。 二是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的数据标准体系。 其次,随着组织业务活动逐渐增多且复杂度提升,组织在制定、实施和维护业务流程时需要有一套能够指导、规范、控制这些流程的标准,来实现企业内“流程可执行、管理可度量、行为可优化”。 最后,随着组织规模及业务规模增长趋势加快,为确保在不增加 IT投入成本或减少资源投入前提下,使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获得有效提升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业务流程:
数据治理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组织内部数据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实现数据驱动。 数据治理标准化是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为基础,建立科学完整的流程模型,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重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规范体系。 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组织内部流程的规范制定、实施和管理,还要考虑与其他系统进行共享互用。 通过标准来指导各项活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各业务部门之间或信息系统间共享互用。 同时也要注意业务流程与组织内其它组织之间、相关人员等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内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
三、数据治理工作流程
数据治理工作流程,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数据治理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顶层设计→数据需求梳理、数据标准定义、业务规则制定、信息标准建设、业务系统整合与对接、实施项目落地等阶段。 一般流程如下: 顶层设计阶段:从组织战略高度,明确组织数据治理工作目标和组织框架图,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部署; 初步定义组织各相关部门数据治理的职责与任务,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部署;
四、数据标准化工作实践
首先,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情况,结合数据治理标准化相关标准规范,明确数据治理标准的重点内容,以及如何与企业原有标准相衔接。 其次,需针对不同的需求、业务场景,结合公司的数据资源建设情况和数据应用现状来制定本企业数据治理标准。 最后,还需结合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标准化的实施工作。
更多数据治理相关资料请咨询客服获取,或者直接拨打电话:020-833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