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关系
中台的概念是在2018年由阿里巴巴提出的,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建立在核心业务之上的一套企业能力复用体系,包括企业核心的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在企业中台之上的业务能力,包括前台(面向用户和客户)和后台(面向运营和管理)。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阿里巴巴集团,随后被推广到所有行业。中台可以说是阿里集团在过去十年中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很多人对于中台很好奇,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中台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台?最近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决定去了解下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这两个概念。本篇文章会从业务、数据以及中台三个维度来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剖析和梳理,最后会介绍一下在选择中台时应该关注哪些要点。
一、业务中台
在业务中台中,业务逻辑是核心。具体来说,业务中台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业务组件:由一系列的流程组成的,包含了多个应用模块,可以通过简单的流程化开发方式实现快速构建业务系统。
共享服务:包含了很多组件和服务,例如数据中台、 CDP (云原生技术)等。
可复用能力:包含了通用的一些能力,例如报表、流程引擎等。
这三个部分构成了业务中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流程组件。阿里的中台建设其实就是基于对用户端和商家端流程的拆解和重构。以电商为例,用户可能是一个商品,也可能是一个订单列表。从用户视角出发,每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流程,这也就决定了每个角色能够使用到不同的流程引擎。通过梳理每个角色的流程引擎,就可以实现对这些角色使用不同流程引擎进行拆分。
二、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在中台架构下,各业务线的业务逻辑都可以通过数据中台来进行抽象、封装,让业务更快速的复用。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中台是整个企业业务发展的基础设施。
首先从数据层面来看,数据中台为各个业务线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入口,比如基础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等等,包括企业各个部门的不同系统(包括内部和外部)产生的各类数据,也可以统一收集到数据中台进行处理。然后是技术层面上,通过对各类数据库、大数据工具以及 AI算法进行整合,提高各业务线对于各类场景问题的处理效率和准确度。最后是运营层面上,通过对用户、产品和企业的统一运营,来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总结
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又联系紧密。业务中台主要面向业务场景,将核心能力沉淀出来,以解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数据中台是面向数据场景的平台,是企业对海量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的基础设施,其本身并不具备业务逻辑。 在选择中台时,建议企业优先考虑业务中台,毕竟只有业务中台能够解决业务场景的共性问题;其次考虑数据中台,数据是数字化转型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底层设施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建模分析、挖掘洞察,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这两个中台其实并不矛盾。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中台产品,但真正能够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共性问题、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同时能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不多。所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台产品,需要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来判断。
更多数据治理相关资料请咨询客服获取,或者直接拨打电话:020-8334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