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能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具体应用。



数据治理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数据治理能力作为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是一种面向业务系统数据管理、服务和运营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随着数字经济、新基建等国家战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 然而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业务系统众多、数据量庞大,且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建设的平台繁多,如何保证各平台之间以及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共享互通,成为企业数字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企业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和架构,为后续业务应用做好基础准备。 那么什么是数据治理呢? 数据治理是一种基于数字资产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要求下针对数字资产开展治理活动以实现对“资产”(数字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使用与管控的过程。
一、数据治理的内涵与价值
所谓数据治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为业务应用和创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具体而言,企业所拥有的数字资产(包括数字空间、数字时间以及数字人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高度动态性、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 而要将这些“资产”发挥出价值是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则或标准来对其进行有效配置、使用和管控。 如果将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源视为单一资源或资产的话,那么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使用以及管控就是数据治理活动的核心内容。 也就是说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所积累到的海量数据都需要以某种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有效实现“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将海量、动态变化的“数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配置,使得企业可持续获得价值创造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二、数据治理的发展阶段
数据治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数据治理是以技术为驱动,以企业内部资源为依托构建的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而不是孤立的一个概念。 第二个阶段:从数据治理到应用技术驱动,企业逐步建立起一套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的体系架构。 而基于上述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内部业务应用系统为核心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并逐步形成了各部门间“数据资产”管理职能划分与业务需求结合、各部门间协同与共享的局面。 所以可以说企业数字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从“数据治理”向“数据应用”迈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架构与能力。 因此,在未来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建设必将成为常态。 例如: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业务与技术融合以及技术本身不断成熟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将逐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三、国内数据治理现状
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治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起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加之行业内数据质量标准不统一,很多企业的内部数据治理并不能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要。 例如,在某大型钢铁集团中,就存在着企业各业务系统间数据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在企业内部,又有不少员工没有意识到其对自身价值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此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数字化建设工作,促进各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因此,通过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优化、改造升级等方式来进行全面的企业数据治理建设成为必然之选。 在国外,随着多年数据治理实践的积累和总结,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数据治理工作纳入了公司发展战略。 例如 IBM、 HP和 Oracle等企业都制定了详细的数据治理规划和实施计划;而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还建立了专门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技术服务机构来提供专业服务等。
更多数据治理相关资料请咨询客服获取,或者直接拨打电话:020-83342506